沈清棠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能说什么。点点头,继续开始数钱。一共三千九百八十六枚铜钱。沈清棠从自己这边数出十四枚铜钱,用细绳穿成四贯钱。沈清棠的山货和上次差不多,卖...

沈清棠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点点头,继续开始数钱。
一共三千九百八十六枚铜钱。
沈清棠从自己这边数出十四枚铜钱,用细绳穿成四贯钱。
沈清棠的山货和上次差不多,卖了一千一百二十四文。
这角碎银子大概也得值个五十文。
“五贯钱,五两银子。真多!”沈清柯咂舌。
“乍一看不少而已。五贯钱,算上今天我们干了四天,相当于一天一贯三百文,咱们家四口人,平均每个人每天赚三百四十文……好像也还行?”
沈清棠算完改口。
能赶上北川县平均日工资。
“走!”沈清柯先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带你买澡豆去。”
上一次来赶集,他看沈清棠在澡豆摊子前站了挺久。
嗟来之食,确实有点难接受。
但是想到五十文差不多就够买到澡豆,沈清柯就坦然跟主家道喜作揖收了碎银。
“不用浪费那钱,我……”
沈清棠还没说完就被沈清柯打断,“别舍不得!喜欢咱就买。”
沈清棠摇头,“我真不喜欢。”
“不喜欢你能在人家摊子前看那么久?澡豆虽然贵了点儿,可是今天人家不是给了一角碎银子?总归能买一颗吧?”
沈清棠很感动,“二哥你真好!可是,我看澡豆不是为了要买,而是为了要卖。”
“你会做澡豆?”
“嗯。”沈清棠点头,“之前在一本杂书上看见过所谓的宫廷秘方,说是公主用的。里面除了澡豆、洁面方还有一种叫肥皂的东西,跟澡豆功能类似。我想做来试试。”
澡豆就是胰子豆。
原材料是猪胰子、草木灰加上一些香料,皂化后,搓成麦丽素大小的丸子。
就这样还是富贵人家才用的护肤清洁品,可以洗脸、洗头、洗澡。
沈清柯沉默了会儿,感慨:“突然觉得我过去这十几年书白读。还不如你跟奶娘学农家百事看乱七八糟的杂书有用。”
“话不能这么说。若是沈家没出事,你学的才是文韬武略,而我会的这些都上不得台面。
你能想象出京城那些名门闺秀化着精致的妆,戴着繁复的头面,坐在一起讨论水和土要怎么配比才能和出好用的泥巴吗?
或者三五成群,文绉绉地讨论怎么杀鱼苦胆才不会破?”
就算专业如沈清棠也是通过实践得知,若杀鱼时弄破苦胆,整锅汤都会苦。
沈清柯想象了下沈清棠描述的画面,打了个哆嗦,连连点头,“你说的对!”
术业有专攻。
再大的本事也得用在合适的地方方能显神通。
***
三房想盖房子,土砖和木头自己都能搞定。
但是瓦片需要买。
北川市面上有两种瓦片。
一种琉璃瓦,一种小青瓦。
琉璃瓦对现在的三房人来说太贵。
小青瓦便宜更适合三房。
小青瓦有两种尺寸,一种是方形的,长宽大概十五厘米。
另外一种是长方形的,长约二十厘米,宽约十八厘米。
一文钱十片,着实便宜。
沈清棠默默算了下。
如果买长方形的小青瓦,一平方大约要一百三十八片瓦,十四文钱。
十个平方就要一百四十文。
若按长十米,宽五米算。
小青瓦至少要五十个平方,七百文。
还得额外加上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运输和施工损耗。
大概得七百五十文。
沈清棠付了定金,约定好明天开城门的时候来自取。
兄妹俩离开窑厂,去了铁匠铺,又卖一些诸如斧头、镰刀、铁锹之类的工具,花费三百文。
***
一家四口约定好在县衙门口见面。
沈清棠和沈清柯买完东西到县衙门口时,沈屿之夫妇已经早早等着。
看见他们兄妹俩就喜滋滋地显摆。
沈屿之先抢道:“我去衙门还钱,他们说咱们用钱时间这么短没收利息!
县衙的人说,这么多年,他见过的流放犯里咱们是头一户在一个月内还上钱的。
小麦种也没收利息。”
麦种总共赊了两斗,其中一斗被他们磨成了面粉。
所以又买了一斗小麦种补上。
普通小麦三十文一斗。
小麦种是小麦中成色最好的,价格贵一些,要四十文一斗。
李氏接着道:“那些桑黄卖了五百七十六文!”
说着把钱袋子递给沈清棠。
沈清棠把所有的钱合在一起,加上上次剩的铜板和今天还完县衙借款剩的,总共剩余三贯七百七十五文钱。
沈清棠把三贯铜板交给李氏保管。
“娘,以后咱们家你当家。大钱你管着,这七百七十五文,算我借公中的,当接下来做生意的本钱。”
李氏连连推辞,“我可没当过家!你主意多你拿着。”
自从分家,都是沈清棠带着大家劳作赚钱。
沈清棠虽然年纪最小却是他们家的顶梁柱。
沈清棠把钱硬塞到李氏怀里,“以前是没机会。现在你是咱家主母,你不当家谁当家?”
李氏瞬间红了眼圈。
在京城,哪家千金不是自幼就学如何掌家?
她娘家门户不算大却也一样除了女工还要学看账本。
只是嫁到沈家,根本没机会做主母。
没想到流放后反倒而成了掌家娘子。
“娘,你别哭啊!我知道三贯钱不多,掌家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娘你放心,我会努力赚更多的钱!
买大大的院子,雇很多的仆从,让你当真正的豪门主母。”
沈清棠不怕穷不怕苦就怕她娘掉眼泪。
不光沈清棠怕,沈清柯和沈屿之也怕。
父子俩连连点头附和沈清棠。
“对,夫人,我们都努力,早点盖好大大的房子。”
“娘,等盖好房子,我就努力读书,争取考个状元将来给你挣个一品诰命。”
李氏破涕为笑,收下三贯铜板,也收下爷仨的信任和爱护。“我哪有那本事管偌大家业?我能把你们爷仨管好就是阿弥陀佛!”
沈清棠从创业资金里取出二百
![]()
文,“咱们一家四口辛勤劳动半月,今天犒劳自己一顿不为过吧?”
沈清柯没意见。
沈屿之舔了舔唇,犹豫着没开口,
以前不知道一文钱难死英雄汉,现在知道想赚一文钱都要先流汗。
刚晋升管家娘子的李氏摇头,“外面吃太贵了!咱们还是买菜回家做吧?!”
“可是……”沈清棠小声说实话,“咱们家现在连厨灶都没置办齐。就吃一顿呗?”
她指着自己的肚子,“你外孙说想吃。”
李氏还能说什么?
在沈清棠额头上轻戳了下,笑骂:“连没出生的孩子你也扯来当幌子!当娘的你也好意思!”
沈清棠嘿嘿笑。
比吃饭更开心的是,家里人如今都能坦然接受她未婚怀孕生子这件事。
在贞节牌坊下埋葬无数女人的大乾,沈家人能接受她,比接受流放还难。
一家四口挑了家干净的小饭馆。
点了三菜一汤。
一盘干煸冬笋,红烧寒菌,香酥焖肉。
汤是白菜豆腐汤。
还要了一张大饼,一切四份,每人一角。
总共花了一百三十二文。
饭馆不大,菜的味道也不出众,最起码比不上流放前沈家厨子做的。
只能装作若无其事轻咳两声,端着架子开口:“老二,有事?”
沈清鸣仗着父母都在抢着开口:“大伯,我想请郎中。”
一听是花钱的事,沈岐之想也不想就拒绝,“好端端地请什么郎中?你祖母病那么重都没请郎中。你年纪轻轻喝点热水蒙上被子睡一觉就好。”
沈清鸣一直很怕大伯父,下意识想应下。
王氏在背后狠狠戳了沈清鸣一下。
沈清鸣吃痛出声。
沈岐之皱眉看沈清鸣。
真生病了?看他面色红润,不像啊?!
沈清鸣得了母亲的指示,只得硬着头皮开口:“大伯父,咱们现在人这么多,我们三个人才有一条破棉被,怎么可能睡好觉?再说,就因为咱们这么多人,一传十,十传百岂不是都病倒了?”
沈岐之闻言看向沈岘之,“老二,你教的?你明知道沈炎他娘……”
瞥见沈清鸣兴致勃勃的眼神,沈岐之改了口,“老二,你平日里纵着清鸣胡闹也就罢了!现在竟然带着他来跟我闹?你什么意思?”
沈岘之笑眯眯道:“大哥你先别生气!我开始月觉得是清鸣小题大做。可是转念一想,咱们这些人从京城到北川这一路吃了这么多苦遭了这么多罪。
面上看起来健康的怕也伤到了里子,让郎中来给大家瞧瞧,心里也有个数。
总不能出事一次,分家一次吧?”
沈岐之听见最后一句面色略缓和了几分,长长叹息一声,“我又何尝不想给大家请郎中?你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难。但,家里有多少钱你是知道的。你觉得就公中这几个铜板,能请的起郎中吗?
老二,我跟你说,我这几天急得觉都睡不着。
二三十口子人睁开眼就是花钱……”
沈岐之捏着自己的眉心,“头疼!”
沈岘之不吃沈岐之这一套,指着桌上的文房四宝,“大哥,你都有钱买文房四宝了没钱给大家请郎中?我们这么多人的命还不如笔墨值钱?”
“这是借来的!我就想给以前京中老友写封信,看看能不能借点儿钱应急。对了,老二,你以前是不是还往外借了不少钱?要不,你也书信一封给他们,看看能不能要回来?”沈岐之故意道。
沈岘之摇头,“在流放路上时,我早就求官差帮忙给寄过书信。但,都无一例外石沉大海。大哥,有寄信的钱不如拿出来给大家看病?”
沈岐之见沈岘之三言两语把话绕了回来,沉下脸,“老二,你非要逼我是吗?我没钱!你想给大家看病你出钱!反正在京城的时候,家里的营生本来就是你管着。”
“大哥你是家主我不找你找谁?以前家里的营生确实都是我管着,但赚来的钱都交到了公中不是吗?若不然,大哥你现在再给我一笔钱,我继续做生意来养活这一大家?”
“我哪来的钱?”沈岐之冷笑着扫过二房一家三口,“你们这是有备而来!要钱没有,要分家倒是可以。”
王氏闻言忍不住笑起来。
沈清鸣眼睛也亮了起来。
只有沈岘之没动,他知道大哥的话还没说完。
果然,沈岐之接着道:“但是,你们要交二两银子才能走。”
王氏笑容僵住,急道:“凭什么?凭什么三房分家的时候不用交钱,到我们就得交钱?”
沈岐之“哼”了声,“就凭县衙里赊来的钱,你们花了但是三房没有!
三房要分家的时候,咱们刚刚到北川身无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