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贰官类似知县助手,仅限本县之内有权,县分为上中下三品,像蒙阴县属于下品县中的稍好县,人口规模在十二万人,明末虽颠沛流离人口流失,但也能保持八万长居人口。而沂城...

佐贰官类似知县助手,仅限本县之内有权,县分为上中下三品,像蒙阴县属于下品县中的稍好县,人口规模在十二万人,明末虽颠沛流离人口流失,但也能保持八万长居人口。
而沂城县属于下品下县,人口不过两万人,分散各寨,县衙贫寒,多山林荒芜之处,一般属于官员流放之地,属于青州最边缘处,远离黄河,虽无大灾,但太过偏僻,几乎被重重山川包裹。
虞家第四子在此县为佐贰官,想要对自己报复,自己不光要训练兵卒,更要借势,如此才能全面灭敌,不留隐患。
二月二十一日,寒,无风,还有二日即为除夕夜。
魏昶君骑马,民卫长莫柱竣,南洛镇守田隶长柳小二,左营乡守田隶长岳豹,洛水等人骑马在前。
身后民卫坐在牛车上,拉着地主一堆器物,名人字画为主,总共三大车。
“知道今天何日吗?”魏昶君看着众人,笑问。
众人不解。
“可知魏忠贤?”
“魏阁老,青州也有魏阁老的生祠。”洛水开口,他为道士曾游荡四方,见过多地官员建造魏忠贤生伺。
魏忠贤,大明后期奸臣佼佼者,把持朝政十余年,门徒满天下,民间官员为讨好多立生祠。
“崇祯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就是今日,崇祯皇帝召见内阁群臣,谕定魏忠贤逆案。”魏昶君看着王城方向。
这一日赫然是明思宗召见韩爌、李标、钱龙锡、吏部尚书等人,以赞导、拥戴、颂美、谄附等为目,将魏忠贤等人罗列其上,将魏忠贤、客氏磔死,其门下充军流放革职斩绝等,肆虐明朝多年一代奸臣的时代彻底消散。
“里长怎么知晓的?”洛水好奇。
“根据之前皇帝态度,推测罢。”魏昶君挥手。
“那老贼的确该死。”洛水愤恨,想当初他科举时,一大半科举生员都是魏忠贤门徒,以至于官场主官大肆走后门,让他无奈落榜,性情大变,最后出家遁世。
马匹疾驰,抵达蒙阴城,城门高四米,甚是巍峨,多巨石,但守兵瘦弱,眼神涣散,不似精兵,至于入城守兵更是懒懒散散,要了铜钱好处之后便不在管辖,随意让人进城。
进城石路地面便到处是牛羊粪便,民众多灰黑长袍,神情愁苦张望着,大多数是周围村民前来贩卖山产。
洛水带着牛车去了内城,那里店铺较多,适合找买主。
魏昶君带着莫柱竣去了县衙,给了皂吏一百文钱,他满怀笑意前去通报。
县衙旁厅,大殿之内,知县马爄急匆匆走来:“贤弟等久了,公务繁忙。”
“流寇肆虐,镇乡皆害,如今二月有余,还有百姓尚且挨饿饥寒,真是我知县之过啊。”马爄指着茶水示意品茶,而他端着茶碗,神情苦凉。
魏昶君第一次接触大明高官,尽管只是正八品知县,但放在现代来说,这就是县长,一县之地的财政,衙门,司法等都管录于他,权利极大。
而且该大明官员还是正儿八经科举分配,这对于研究明代基层官员很有帮助。
“此官熟读圣贤属,并真正有圣贤之理”
“是好官,能力尚平,可惜生错了时代”
魏昶君心中暗道,他作揖:“辛劳知县了,我别无所长,只有种地之长,我愿取出种子,在南洛镇,左营乡散于村民,让其耕种,避过灾年。”
“若如此,大善,我必为君请功。”马爄起身,他这次郑重作揖,如今他为了粮食发愁至极。
现在便是在训练。
“敌人若来袭,需沉着冷静,握紧梭镖枪,对准敌人脖颈等薄弱处,自上而下,蓄势一击。”魏昶君手持梭镖,进行演示。
只见他猛然转身,力量凶疾,梭镖猛然朝着围墙刺去,破空声起。
“训练,反复训练,只只练习围墙突刺。”魏昶君下令。
简陋还没有完工的围墙上,三十名民卫开始反复训练,顶着寒风,一次次挥舞梭镖,不曾停歇。
至于其他村民还在忙碌墩台,东堡门建造。
冬季建造太过艰难,很多基建材料都是拆了村子废弃木屋,虞家一些房屋都被拆了几间。
洛水老道忍着心疼将南洛真龙观围墙拆了,除了主殿之外其他房屋全拆了,神像都堆积院外,这让很多村民不理解。
魏昶君感叹,这老道士要效仿姚广孝扶持朱棣,真是不惜一切了。
在这种全村人昼夜不停,到处拆房建堡的工程中,村堡才在十二月底正式成型。
这是崇祯元年十二月最后一日,这一日之后进入崇祯二年。
跨年之日。
魏昶君踱步在村堡坡前,看着一公里蔓延的围墙,风雪已然落满围墙,墙体石块堆积,厚度达到了半尺,披甲战马撞上去围墙都不会倒塌。
至于墩台高于围墙,像是哨塔观望台一样,可放投石器或弓手聚集,能观望敌情。
东堡门是村子入口,闸门长宽皆一尺,魏昶君按照明史一尺3.3m为单位,可想而知入户门之大,木门是道观门,虞家门,废弃村民门拼接而成,巨大厚重,开门都需要八个人同时开。
至于进村要挖的上坡也挖的差不多了,坑坑洼洼,如今注水下雪之后,魏昶君踩在上面都小心翼翼,这是一个三十七度的上坡,上坡持续接近290米,上坡处有着一个个水坑,沟壑,滑冰,碎石。
一旦摔倒人很容易直接滑下去,被各种碎石划破皮肤,被碎石撞到头颅,危险至极。
光一个上坡就足够流寇感到绝望了,更何况村堡。
洛水老道感叹:“不枉费我拆掉道观,建造该堡,若是一百人守村,足已抵挡数千流寇,这还只是一个村子堡墩,难以想象更大乡堡,城堡,边陲重镇堡....是何等规模。”
魏昶君也有感叹,在现代时他看着攻城战并无感觉,但真正开始从零基础建造一条防御线,指挥防守,思考地形,他才真正知道冷兵器时代攻城和建城是何等惊艳。
这几乎汇聚了战争学最高学术。
现在光落石村民堡就足以是周边村庄最难攻打之地了。
更何况有些历经数朝的古代边城,其堡垒之强,堪称防守之最。
“道长,你派去的道士如何了?贼患何时动手。”魏昶君开口,半月前便安排数名道士进入贼窝卧底,唆使贼寇攻打村庄。
“怕是明日要动手了,你说的几个大贼瞧不上小村,明日动手贼寇自称飞天蝙,逃军出身,膘肥体壮,困索南山,手下有十二飞贼,号称十二星宿,还有十几个瘦弱杂寇,该贼患经常对小村下手,甚至不敢对地主下手,他是得知虞家地主没了,才敢对落石村下手。”
“明日入夜,他们会动手,只是这群贼寇大概还不知道,落石村已经有了围墙墩门,他们翻墙时便是吾等斩杀日。”洛水看向村堡,恨不得立刻见血。
“里长,大概这十五日内,流寇会肆虐攻打蒙阴城,蒙阴城高艰厚,流寇肯定放弃城,开始肆虐各乡各村,到时候才是该村堡发挥作用时。”洛水神情凝重许多,他通过一些香客得知消息。
麻脸仆役莫狗柱指认了三名恶仆,这三人还没来得及求饶就被捆住,吓的涕泪横流,尿湿裤裆。
虞家门前开始围满了人,落石村百姓颤巍巍集合,四名道士拿着染血长矛护卫一旁。
魏昶君站在虞家宅前,大手一挥,老道士提刀陆续砍三个恶仆的头,吓得不少百姓尖叫,也有人叫好。
“这是你们往年从虞家的借债契约,往后你们再也不用欠虞家钱了!”魏昶君举起一大把借债契纸,扔入火盆,不少村民眼前一亮。
“昔日为虞家仆役,虞家佃户卖身契在此,但以后你们都不是奴仆了。”魏昶君举起卖身契,再次扔出火盆。
这一刻很多村民已经跪倒一片了,不断擦拭眼泪。
“每人一袋粮食,领取之后回家,往后大家都能吃米粥,喝热汤,种好田。”魏昶君指着米,这是刚从虞宅取出的麦,一袋半担重,大概是——40斤麦。
有190人领麦,其中130人领麦时都对着魏昶君磕头,少数老者作揖,老百姓都知道谁真正对他们好,日子太艰难了,亲眼看着借债和奴契被烧,很多百姓已经激动热泪盈眶。
人群开始渐渐散去,魏昶君带领道士将虞家财产转移到魏家老宅。
如今天色已晚,院中点着火炉,老道士整理虞家财产,予以记录。
“南洛墩军户万一来了怎么办...”麻脸仆役颇为担忧。
“他们不敢来,他们害怕土匪还在,就算来也要过好几日。”魏昶君开口。
“正统14年也就是“1449”时,有《府卫官旗军人数》统计逃亡军户数量达一百六十万人人,从永乐年间到如今军户为避免入役甚至自残,嘉靖年间明卫所制度便已名存实亡。”
“而现在就连西北靖边堡卫所内的军户,多为头发花白、走路摇晃,毫无战力之人。”
“而在江南更有富户购买军户避税,嘉靖年间有几十个樱花国奴便一路横行到南京,最终全身而退的讽刺之幕。”
魏昶君开口,他所说的来自《明史·樱花国传》,里面记载了卫所制度的衰弱到溃败。
所以这也是今天早上为什么能得手,轻易斩杀军户,他们完全没有戒备之心,防御之心,各大卫所面对鞑子和流寇来袭,完全是困索碉堡,只求鞑子去肆虐其他地方。
大明的腐朽如今蔓之骨髓,能够看穿的不光是魏昶君,但凡是南北经商之人都能看到,只不过这些豪门大族充满信心,无论是何方人当权,他们都会高高在上,只是谁也没想到,会是鞑子入关,大清当权。
但谁也没想到自己来了,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力图改变明末历史的现代大国!
虞家财产被整理出来了:虞宅文房四宝:书籍129本,其中有用书籍为《救荒本草》,内容多为饥荒时野草做法吃法,剩下书籍多为八股文破题录,虞家第四子读书外出至今未归,这些书多是他购置,该书涵盖明朝科举制度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策论,其中有本——《历代科举状元策论》虞宅钱财:四十两银子,829枚铜钱,39亩上等田,48亩中等田,290亩下等田,池塘3处,水河2条,井2处,院宅3处/一处虞家宅,两处侧宅,骡2头,牛3头、两匹马/目前还剩一匹,狗三条,猪14头,鸡29只,鸭17只,鹅三只,被褥20张,粗布39尺,棉絮43斤,糙麦余10石(之前发给村民85石),精米3石,腊猪头七个,猪脚七个,零碎若干如木凳碗筷.....虞宅仆从:骡仆1人,牛马仆2人,家禽仆1人,其余仆8人。
“虞家第四子二月前拜访交友,冬考岁试,回来怕是大麻烦。”洛水老道皱眉。
“他不过小麻烦,眼下最重要的是度过冬灾。”魏昶君平静,如今他被选为落石村里长。
这如果在现代也被称为村长,大队长,在古代被称之为里吏、里正、里君、里长、里胥、里宰,由德高望重的村中族老担当,主要决定村事俗事物,基层调动权利极大。
以前落石村里长是虞老家主,他因为由一个军户甲长儿子,一个备战科举的儿子,两个地痞儿子,名望很高,百姓不敢得罪。
明代科举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像虞家第四子在备考童生试最后一项岁试考试,一旦他是一二等前三名成绩,他将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拥有见官不跪,穿青长衫戴方头巾,免除部分地丁钱粮税务。
虞家之所以在周边得势是虞家第四子,大明朝以文官读书人至高,考取功名光耀门庭最高。
现在烧毁借债和奴契,村民真正自发推选魏昶君为里长,管辖落石村全体村民一切事物。
虞家第四子若是落榜还好,若不落榜,还真是麻烦事,魏昶君暗记在心。
晚上的魏家第一次有了肉香弥漫,腊猪头洗的干干净净,用斧头劈成小块,用猪油辣椒爆炒,炒的肉皮干焦,放入香料,土豆只放了一些劣质粗糙不适合当种子的土豆。
锅内倒水,下面烧着柴火,霹雳吧啦,香味飘散院子上空。
弟弟魏昶琅在烧锅,妹妹魏染瑕在炒菜蒸米,三年没吃过大白精米,院子内的道士蹲在地上,馋的不断吞咽口水。
直到魏昶君说开饭,每个人几乎不舍得吃这么快,而是耐心咀嚼感受着肉香,有道士甚至感动的哭出声,第一次吃白米和猪肉。
整个村子不再是漆黑如墨,大部分都点燃劈柴,零散火光,或熬米粥,或炒小麦饼,整个村子像是过年一样。
魏昶君吃了两碗米一碗肉,喝了一杯茶,之后他返回屋内,靠近铁盆火炉,开始给现代回信。
暖了暖手,提笔回信。
——西安的十月末有了寒意,夜晚的长乐街灯光璀璨,行人乐康,穿过长乐街是一处处博物馆,居民楼,商业大厦,然后是西安历史研究所。
会议室内,所长雷请议看着回信念出声:「虞家已除,虞家第四子虞守良外出科举,不得踪迹,吾为里长」
“好!”雷请议第一个挥手。
其余学者纷纷鼓掌,掌声轰鸣。
敦煌历史研究所开始记录。
记录——「穿越者0.2成长计划:铲除落石村小地主虞家,获得一定粮产,成为当地里长,开始扎根明末」
“开始调查各地县志,科考录情、落石村旧址文献、得到穿越者之后的境况遭遇。”西安历史研究所长兼穿越者后盾组织部长雷请议开口。
穿越者在王朝末年终于有了一点“历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