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故事>

我的1983之重生当首富李萍李惠军全局全章阅读

2025-06-21 10:40:45人气:0编辑:翻土豆儿骑驴

东普市寒利县羊里镇枯河村,是北方的一个小渔村,坐落在渤海湾的怀抱里,七月的天气,潮湿又闷热,偶尔吹过带着腥味的海风,给人片刻的凉爽。家家户户门口的渔网,有白色的...

我的1983之重生当首富李萍李惠军全局全章阅读
东普市寒利县羊里镇枯河村,是北方的一个小渔村,坐落在渤海湾的怀抱里,七月的天气,潮湿又闷热,偶尔吹过带着腥味的海风,给人片刻的凉爽。

家家户户门口的渔网,有白色的,有绿色的,被微风轻轻一吹,跳着欢快的舞蹈。

李惠军家,一个破旧的茅草屋,用石头垒成的墙,用海草制成的屋顶,冬暖夏凉。

外墙上依然留存着几年前的印记,红色的大字显得斑驳。

任何字迹,也经受不住时间的折磨,慢慢淡化在白色的墙上。

李惠军躺在床上,听着广播匣子里,广播员充满激情的播音。

“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1983年的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这是中央伟大的创举,自今年起,高考时间调整为7月15日到17日,请广大考生做好准备,积极应考,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高三学生李惠军躺在床上,无动于衷。

在乡镇教了半辈子书的李惠军,在老同学马芸的帮助下,终于调到了县城中学任教。

第一天报到,校长为李惠军接风,多喝了几杯,醒来时,已经是1983年6月。

他后悔,他激动,他迷茫,他甚至痛恨自己喝那么多酒干什么。

听着播音员抑扬顿挫,充满时代感的声音,李惠军回忆起他的前世。

李惠军从1983年16岁时,即开始参加高考,一直到19岁,才考上了浙州师范大学专科。

毕业后,因为得罪人,被分配到老家羊里镇小学教书,一直到2018年,才调回县城,好日子还没尝到,李惠军挂了。

儿子李岩兵怎么办?亲家要的彩礼,媳妇能不能凑齐?

日了狗了,一个小人物,为什么会重生呢?难道让自己回来继续教书?

教了一辈子书,早就教的够够的!

“老大,赶紧起来,从中午睡到五点,起来出去走走,别闷在家里。”,李惠军老娘杨秀兰在门外喊着。

听到老娘的声音,前世的种种涌上心头,李惠军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多少年没听到过母亲的声音了!

重生之前,老娘已经瘫痪在床,得了老年痴呆,俺竟然能再听到老娘的声音,这是多大的福分!

李惠军的房门突然被推开,一个三岁的女娃娃爬上李惠军的床。

“大哥,你怎么哭了?”

这是李惠军最小的妹妹李萍,父亲李茂山一共生了二男二女,李惠军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李惠军一把抱住李萍,把李萍拉进了被窝,打闹起来,屋里传来李萍咯咯的笑声。

前世,这个最小的妹妹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去县城打工,找了个同是打工的丈夫,后来夫妻两个做起了钢材生意,生活还算不错。

“哥哥没哭,哥哥是没睡醒,还犯困呢。”

骗小孩子是犯法的。

“娘让你出去走走。”

李萍说完,爬起来,站在床上拉李惠军起身。

李惠军宠溺的喊着:“慢点慢点,哥哥起来。”

自家大门前的大槐树下,一堆村民正在享受着大槐树带来的阴凉。

李茂山看到李惠军终于起床,心底松了一口气。

今天中午,李惠军一回到家,就钻进房间没出来,李茂山以为李惠军考试不理想,心里不痛快。

“真怕老大读书读傻了。”

大槐树下的人,都是同村本族人。

“爹,我带妹妹出去走走。”

李茂山把眼袋锅子放到树上磕了磕,点了点头,没说话。

前世,李惠军上大学后,李家穷的实在没办法,李茂山在村里的支持下,养起了鸡,每天和小鸡住在一起,生怕小鸡被老鼠或黄鼠狼调走一只两只。

到1998年时,因肺癌去世。

“二叔,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李惠军的二叔,李茂儒,在镇上的粮所工作,李茂儒接的是父亲李海珍的班。

李父兄弟两个,还有一个妹妹,嫁到了镇上。

自古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李父到年龄退休后,让老二李茂儒接了班。

因为这个,李母杨秀兰一直念念不忘,觉得李海珍偏心偏到姥姥家了。

“今天事少,早回来会,老大,多出去走走,别总闷在家里,高考还有一个月呢,别憋坏了。”

“哎,二叔,你们聊着。”

李惠军又和其他人打了个招呼,牵着李萍向海边走去。

路上,碰到了李惠军的二弟李惠峰,拿着水桶走过来。

“大哥,看,我们捉到了什么?”

李惠军和李萍伸进水桶一看,好家伙,好几条小鱼,还有一些花蛤海蛏子什么的。

李惠军笑了笑:“你拿回去,娘也不会给你做,太费油。”

海边,这样的小杂鱼很多,但小鱼炖着不好吃,只有用油,慢慢的煎的酥酥的才香。

“嘿嘿,这次咱们不煎,咱烤着吃,你们赶紧回来哈,一会就烤好,别说我不给你们留。”

李惠峰说完,喜滋滋的提着水桶回家了。

咱们中国人历来有一句话,“老大憨,老二奸”,真是总结的非常到位。

前世,杨秀兰卧床不起后,李惠峰一年能到李惠军家看一次老娘,就算他是大孝子。

杨秀兰住院的钱,都是他们三个平摊,李惠峰从来没说过要出一分钱。

李惠峰比李惠军小两岁,是李家第二个大专生,学的是畜牧兽医,毕业后仅一年,就当上了乡镇的畜牧所所长。

因为岳父打着李慧峰的名义招摇撞骗,被人揭发,在县城的畜牧兽医局当了个大头兵。

李惠军兄妹俩沿着海岸走了一圈,东普市寒利县的海岸线,没有细细的沙滩,没有比基尼美女,只有光怪陆离的礁石,没什么好看的。

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

老三李红八岁,正在上小学,后世外出打工,好巧不巧的被招工,成了城里人,只是后来两口子都下岗,做起了海鲜生意,生活的还算不错。

李惠军看着饭桌上的饭,玉米粥,窝窝头,配着咸菜疙瘩,还有老二抓的小鱼。老二的小鱼,还是没烤成,被杨秀兰用清水炖了,端上了桌。

要想改变李家人的生活,任重道远啊。

李父唏哩呼噜的喝了口玉米糊糊,头也不抬的问道:“老大,既然已经过了高考预选,你就安安心心的参加高考,家里的事情,你少操心。”

李母也接口说道:“是啊,家里的事你别操心,安安心心的考个状元出来才好。”

1983年的高考,依然实行高考预选制度,需要参加县里组织的预选考试,只有在学校成绩前五十名的学生,才能参加高考。

剩下的,只能拿着高中毕业证回家,另谋出路。

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还不如中专生,起码中专生能分配工作,吃皇粮。

“爹,娘,俺知道,你们就放心吧,俺肯定能考上。”

老二李惠峰撇了撇嘴:你能考上才怪,你们年级高考预选的五十个人,你第四十八名。

李惠军知道,他肯定能考上,因为,前世,他,是老师。

李惠军被分配到羊里镇中学,在镇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小小的乡镇,竟然有一个高学历老师,全镇的学生,上辈子修来多大的福气。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多值钱?即便是一个大专师范生,想留在省城,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何况是一个乡镇的中学。

校长非常重视李惠军,安排李惠军专门带高三毕业班,主要讲解历年的高考真题。

讲了几十年高考真题,还能落榜?李惠军闭着眼睛,都能想起来83年的考试题目。

“哥哥最厉害了,一定能考上。”,老四李萍扭动着小屁股拍手说。

老三李红看了一眼李惠军:“大哥,俺听老师说,今年参加高考的一百多万人呢。”

李红的意思很明显,老大,你别吹牛吹的厉害,让爹娘白欢喜一场。

“李红你放心,你哥肯定能考得上,将来,你们三个也一定能考得上大学,只要你们能上的了高中,大学的事情,哥哥包了。”

“大哥,你别吹牛不打草稿,俺后年高考,看看你能不能给俺弄个大学上。”,李惠峰已经十三岁,正在上初中,已经懂事了。

“如果不行,俺去读个中专,也能去吃皇粮呢。”

杨秀兰用筷子敲了李惠峰的手,“你哥学习一直很好,要不能跳级?你哥肯定能考得上。”

七十年代的跳级,想跳就跳,和学习孬好无关,全在个人想不想早拿到毕业证。但杨秀兰不知道,一直认为只有学习好的才会跳级。

李茂山斜着眼睛看了眼李惠峰,“上大学才是正经,中专生,别看能吃皇粮,但肯定比大学生差远了,别想中专的事情。”

李茂山的文化程度不高,不懂这些大道理,但是,他和以前村里的一个下放的大学生关系很好,中央一发了知青回城的文件,那个知青立刻就被调回省城,不是大学生的知青,蹉跎了好几年才调回去,很多人还没工作。

李惠峰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话。

李父虽然不善言辞,但只要他发话,谁敢不听?

“明天就回学校吧,抓紧回去复习,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李惠军五十多岁的心理年龄,也不敢跟父亲拧着来。

“哎”,李惠军轻声答应了李茂山,继续往嘴里塞窝窝头。

李家的生活太苦了,别人家吃的是白面馍馍,生活好点的,偶尔还能吃点白米饭打打牙祭,李家只能吃点野菜窝窝头,配点咸菜。

李家劳动力短缺,种点粮食打点鱼,得来的钱,要给学生交学费,只能在嘴上节省一点。

即便家里条件再苦,李惠军每次回学校,带的都是白面粉。

李茂儒曾经劝过,别让李惠军读书了,再读下去,考不上大学也是白费。

但李茂山夫妻一直在坚持,即便是生产队的年代,也没让李惠军回家挣工分。

以前,生产队分粮食,人家都是往回家拿粮食,只有李茂山家是反着来。

大队会计一算工分,李茂山家还欠大队粮食若干斤。

李茂山只能用工分还一部分粮食,然后接着再借出粮食来,明年再还,如此往复,一年又一年。

直到1980年,羊里镇才开始包产到户,李家才有了吃饱饭的日子。

半夜,李惠军饿醒了,搀着野菜的窝窝头,真的吃不下,也不抗饿,李惠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窝窝头带来的能量,简直微不足道。

李家的现状要改变,只能利用重生的金手指。

干点啥呢?

八十年代中期,小商户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但都处在小本经营阶段,勉强保证个温饱,想发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

李惠军思索着后世名人的发家史,看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

突然,李惠军想起来,九十年代时,自己参加高中同学聚会,一个同学曾经说过,八十年代他上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曾经利用信息不对称之际,从村里收购小咸鱼,往内陆城市卖,赚了不少钱。

沿海地区,啥都缺,就是不缺海货,尤其是小咸鱼,根本不值钱,供销社也看不上,都是渔民打上来后,淹了自己吃。

那个同学就在省城泉城上大学。

省城是内陆城市,咸鱼的价格,肯定比沿海地区要高,如果自己操作一把,能不能赚到钱?

李惠军立刻钻进厨房,找出自家的咸鱼,一掂量,至少有五十斤重。一家有五十斤,全村百十户人家,有多少咸鱼?

发财了,虽然不知道能赚多少钱,但这是一条路子。

“老大,你干啥呢?”,李父的声音从堂屋里传出来。

李惠军瞬间泄气!自己要是敢在高考前出门,李父能打断他的腿。

“爹,我饿了,找点吃的呢。”

“这孩子,不好好吃饭,半夜三更的又找吃的。”,杨秀兰边说,边穿着衣服走出堂屋,“俺给你拿个窝窝头,赶紧吃了睡觉。”

“娘,这小咸鱼挺好吃,要是有人来买咱家的小咸鱼,少了一毛钱一斤不卖。”

杨秀兰拍了李惠军的胳膊一下,“还一毛钱一斤,就是五分钱,俺都卖,这玩意不值钱,咱村谁家没有?谁稀罕啊。”

如今,国营菜店的猪肉价格大概是八毛钱左右,如果有肉票,还能更低一点。咸鱼的价格即便低一点,五毛钱没问题吧?何况,这还是干货,肯定比鲜货受老百姓欢迎。

至少十倍的利润!

李惠军几口把窝窝头塞进嘴巴,“娘,俺吃饱了,您快去睡觉吧。”

第二天,李惠军约着同村的李惠国一起回县城中学。

李惠国和李惠军是同辈,高考预选的时候,李惠军是第四十八名,李惠国是第三十名。

两人的成绩,考上大学的概率非常非常小,一个学校能考上五个,校长能烧高香。

李惠国的父亲李茂前,是村里的支书,家庭条件一直比李惠军家好。

“惠军,赶紧的,墨迹啥呢。”

李惠军看到李茂前的驴车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大爷,又得麻烦您了。”

李茂前比李茂山大几岁,李惠军喊大爷没问题。

李茂前笑呵呵的说:“你这孩子,净说客气话,赶紧的,要不我赶不回来。”

每月一次回家,都是李茂前赶着驴车接送俩人。

李惠军把一袋子面粉放到驴车上,自己也跳了上去。

这一袋面粉,大约三十斤,是李惠军高考前的口粮。

杨秀兰小跑出来:“他大爷,又要麻烦你了。”

李茂前没说话,甩甩鞭子,驴车启动起来。

前世时,李惠国没考上大学,回村务农,后来接了他爹的班,成了村里的支书,自己做海鲜生意,全镇数得着的富户。

李惠国和李惠军两人一直没断了联系,逢年过节,都会坐在一起喝个酒。

李惠国从来没有看不起李惠军这个教书匠,反倒是非常尊重文化人,经常放到嘴边的一句话是:要是俺多读点书,成就不止于此。

“怎么才能把高考题透露给李惠国呢?”,李惠军有了帮李惠国一把的想法,让老兄弟多读几年书也是好的。

作为最好的兄弟,李惠军也想让李惠国有个出路。

“惠国,闲着也是闲着,咱俩互相出个作文题目吧。”

李惠国撇了撇嘴,“在学校你还没学够啊?我是够够的,不来。”

“来嘛,闲着也是闲着,我先给你出个题,我记得咱们队上挖井的时候,挖了两次才挖到水吧?你说,第一个井眼,如果继续挖下去,会不会出水?说不准就差一两米就挖到水了。”

今年高考的题目: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挖。

李惠国毕竟是小孩一个,被李惠军带着,慢慢的开始思考作文如何写,作文完成了,然后开始古诗词背诵,文言文等,李惠军带着李惠国复习了一遍。

全程,李惠国一个题目都没出。

两个小时后,两人进了学校,先把面粉送到食堂,才回到宿舍安顿下来。

偌大的宿舍,显得空空如也,经过惨烈的预选大战,将近四分之三的人被刷了下来。

学校仿佛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喧闹,高一高二已经放假,整个学校显得肃静非常。

偌大的教室,仅有十几个学生,当初被挤占的满满当当的课桌,顷刻间被撤走了一大部分,教室内鸦雀无声。

黑板上,倒计时的粉笔字,显得那么刺眼,刺激着每个人拼命复习。

李惠军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放下书包,整理完物品,开始上自习。

前世的时候,无数次讲解过这些题目,如今再看,竟然显得如此简单。

隔壁桌的,一个长头发的女生,看了看李惠军,觉得今天的李惠军有点奇怪。

“李惠军,我怎么感觉你变了个样呢?”

“杨小翠,你啥意思?难道你的意思,我变帅了?”

杨小翠白了李惠军一眼,“少臭美。”

杨小翠说完,不打算再搭理李惠军。以前,李惠军可是木讷的很,有点像书呆子,没想到,今天竟然会开玩笑了。

杨小翠,班花,身材修长,一束马尾辫在脑袋后头一晃一晃的,青春又美丽,年级前三名,是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将来的大学生。

她确实考上大学了,还是魔都的一所名校,好像后来留校任教,和李惠军断了联系,只从别人口中,听到一点杨小翠的消息。

“杨小翠,你是城里人,能帮我打听一下,城里能租一个货车吗?我想去趟省城。”

“去省城干嘛?来回八百里路呢。”

李惠军只能撒个谎,“俺家有亲戚在省城,俺爹让俺给亲戚送点东西。”

杨小翠压根就不信李惠军的话,“得了吧,你爹能让你去省城?我又不是小孩子。”

“真的,骗你是小狗。”

“不认识,别找我。”

班花翻了个白眼,不再搭理李惠军。

如今,只有公家单位才有汽车,如果用驴车往省城拉货,再加上卖货的时间,来回至少半个月。

李惠军可没这么长的时间。

“好小翠,你帮我打听打听,就一辆车,就这一次。”,李惠军边说,边摇晃杨小翠的胳膊。

在后世,这句话和这个动作没问题,可现在,男女大防很严重。

杨小翠的脸一下子通红通红的,“李惠军,你放开。”

杨小翠说完,赶紧看了看四周,幸好没人看到。

“你要死啊,被别人看到了,还不知道怎么编排咱俩呢。”

李惠军牛眼一瞪:“谁敢编排,弄死他。”

杨小翠噗嗤一笑,瞪了一眼李惠军:“就这一次哈。”

李惠军学着解放军敬了个礼,“没问题。”

为啥要找杨小翠?因为杨小翠的爹,是县城供销社的一把手。

车的事情解决了,如何解决货源问题?

李惠军手里没有一毛钱,即便是收购一吨小咸鱼,也要一百块钱,再加上车费和来回的吃喝费用,至少需要准备一百五十块。

一百五十块,一个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李惠军冒了很大的风险,在不知道泉城咸鱼价格的情况下,投入一百五十块巨资,任谁也会捏一把汗。

但李惠军必须赌一把,必须趁着上大学前,攒够一笔钱,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他才能安心去上大学。

钱从哪来?李惠军再次把目光投向杨小翠。

杨小翠好像感觉到李惠军的目光不善,“你看我干嘛?我都答应你了,你还要干啥?”

李惠军换了个笑脸:“小翠啊,你看看,俺家这么穷,去省城亲戚家,怎么也不能空着手,你有钱吗?借俺点,俺过几天就还给你。”

“没有。”杨小翠咬着牙说道。

“俺借的不多,就借一百块,你肯定有。”

“没有。”

杨小翠听李惠军要借一百块,吓了一跳,一下子借这么多,他要干啥?

“九十”

“没有”

“八十”

“没有”

“你有多少?”,李惠军猛不丁的问。

“我只有六十块。”

杨小翠说完,赶紧捂住嘴巴。

李惠军心里有点泛酸,NND,俺全家都拿不出十块钱,你一个高中生,竟然有六十块。

李惠军立刻喜笑颜开:“小翠,借我六十块,五天后还给你七十块。”

“李惠军,你到底要干啥啊?我这些钱是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可不能给你糟蹋了。”

“我真有用,不是乱花钱。”

好说歹说的,杨小翠才同意借给李惠军五十八块钱。

如果不是正在上晚自习,李惠军恨不得抱着杨小翠转两圈。

重生人士为了五十八块钱低三下四,丢人!但和美女低三下四,值得原谅。

上一篇:弟弟开门,你把我夫人藏哪了?畅销巨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辽ICP备2024029792号-1

本站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若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侵权联系2091954910@qq.com下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