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清冷世子难自持,表妹声声唤我名》,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胡清嘉张嘉止,是著名作者“年年穗岁”打造的,故事梗概:胆小耿直表姑娘x清冷孤高世子爷双洁,伪骨...

张嘉钰被这天降巨款砸得头脑发昏,傻愣愣问道:“表姐,你哪儿来那么多钱呀?”
“我攒的呀,”胡清嘉坐回床上去,“平日里府上管吃管喝,我也没什么需要花销的地方,就这样攒下来了。”、
胡清嘉来靖海侯府也有几个月了。
她不经常出门,没什么需要花销的地方,最多就是打点打点下人,一个月二十两银子,少则攒十两,多的时候能攒下十五两。
她能拿出五十两银子,不稀奇。
更何况,她还有张嘉止帮她从胡家那里拿回来的那些嫁妆呢。
“唔表姐你真好!”张嘉钰接过银子,再次扑进胡清嘉怀里撒娇。
胡清嘉笑着摸摸她的头,只心里忽然想起一件事。
她曾经以为那一千两白银算是一笔巨款,可在这寸土寸金的长安城内,一千两白银竟然只买得起五顶发冠。
看来,她得将那些田产地契都好好看一看了。
三日月假很快结束,又到了去书院读书的时候。
这一回,张嘉敏不再跟着去日新书院。她向书院告了婚假,留在家中安心待嫁。
胡清嘉在慎言班启蒙,每日跟着小同窗们一起,摇头晃脑背诵《千字文》。
小娘子的声音清婉软绵,混在一群清脆稚嫩的娃娃嗓音中,倒是没有半分突兀。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读着读着,胡清嘉慢慢走了神。
她想起跪祠堂那日,身上盖着的披风,以及手中多出来的那瓶药膏。
也不知道是不是张嘉钰陪在边上的缘故,她那日睡得格外熟,根本不知道夜里到底发生过什么。
她只是模模糊糊感觉到,好像有一个热热的东西靠着自己。那个东西很大,把自己整个都笼罩住;那个东西有点硬,又有点软,总之就是很奇怪。
她睁过一次眼,好像看见了二表哥。
可能,他就是那个罩着她的奇怪东西。
可是,二表哥怎么会抱着她呢?
她百思不得其解。
胡清嘉正胡思乱想着,桌子忽然被轻轻敲了两下。她骤然回神,却发现桌旁多了一道人影。
胡清嘉吓了一跳,竟不知本应该坐在上首的夫子何时站到她身边来了。
她连忙听周遭同学背到何处,匆匆忙忙将书翻到那一页,也开始跟着读背起来。
夫子又看了她两眼,终于背着手缓缓离去。
读书的日子总有些枯燥,每日往返于靖海侯府和日新书院,读书、听讲、写课业,几乎不会发生什么新鲜事。
在这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胡清嘉渐渐忘了那件事。"
他那日说过什么呢?
他那日说,你们这些女娘来书院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勾搭好人家的儿郎。
步司业也是女娘,还极力推崇小娘子读书一事……
这么一想,卢夫子后背突然冒出一层细细密密的冷汗。
是他一时昏了头,竟说出这种话来落人话柄。
他抬头,再去看步蘅脸色时,竟发现她早已面冷如冰霜。
卢夫子在心中思量片刻,咬咬牙,低了头,“这事是我不对。”
坐在张嘉止身旁一直没说话的胡清嘉,此刻听到这一句道歉,竟然还有几分恍惚。
她不敢想的事,张家替她想了;她不敢做的事,张家替她做了。
胡清嘉只觉得自己好像要飘起来了,飘在云雾上,从未有过的轻松,从未有过的自由。
卢夫子到底还是占了先生这个名头,日后胡清嘉还要在这里读书,不好与他们闹得太僵。
张嘉止见他低了头,便也没再逼迫他什么。
但步蘅还有一事要说:
“张世子,那日的事,确实是卢夫子考虑不周、情急之下失了言,但胡娘子的考卷一字未答也是事实。她这般留在书院读书,听不懂夫子们教授的课程,也是浪费光阴。”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听得胡清嘉心里没底。
这……这是要……让她离开书院了吗?
她挺直腰背,松软身躯又慢慢开始紧绷。
张嘉止倒是不意外,反倒附和了一句:“司业所言有理。”
胡清嘉呼吸一滞,手上愈发用力,将那罗裙攥出更多更明显的褶皱。
“既如此,那便让三娘去慎言班,从头开始学吧。”
张嘉止今日,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话一出,就连步蘅都明显愣了一下。
她望向已经十六岁的胡清嘉,眼底浮起几分怀疑,“慎言……班?”
慎言班,那不就是娃娃班么,长安城里多少达官显贵的孩子在这里启蒙。
既是启蒙,里面的学生也多是一些三五岁的孩子,最大不会超过七岁,可胡清嘉都……都十六岁了呀。
“这合适吗?”
“学无早晚之分,老而好学亦如炳烛之明,更何况三娘也才二八之年,正合适。”
胡清嘉这时候才明白过来,早间张嘉止在书院门口问她的那一句“怎样都愿意吗”,原来是这样。
她原还有些羞耻,可一想能留在日新书院读书,那些想法又淡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本站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若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侵权联系2091954910@qq.com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