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开,从这里滚开!”老黄头说话的唾沫都喷在李主任身上。“你们要为你们的所作所为承担一切后果!”李主任多少带有恐吓的意思了。不吓还真不行了,“马上把我们的人放了...

“滚开,从这里滚开!”老黄头说话的唾沫都喷在李主任身上。
“你们要为你们的所作所为承担一切后果!”李主任多少带有恐吓的意思了。不吓还真不行了,“马上把我们的人放了。”
老黄头还是怯了怯,说:“只要镇委书记敢露面,我们就放人!”
“有什么话,你们可以跟我说!”
其中一个老叔父问:“你是谁?跟你说有用吗?”
另一个说:“你能要镇府撤销他们的决定吗?”
李主任不能答应他们,政府的决定怎么可以改变?政府改变决定还有威信吗?还能服众吗?还能领导这一方水土吗?
“有事我们可以商量,但不能采取偏激的手段!”
其中一个老叔父说:“是我们要采取偏激手段吗?”
另一个说:“如果,你们不是欺人太甚,我们也不会抓你们的人。”
老黄头跺了一下拐杖,他很不满意两个老叔父插嘴,他们说的都是废话,目前,必须开门,必须进入祠堂。人家堵住你祠堂的门不让你进,这颜面丢尽了,说什么也没有用。
有人大声叫:“来了,村长来了。”
“开门,马上开门。”老黄头大声叫。
村长还没挤过来,武装部长就迎了上去,责怪道,你怎么现在才来?村长说,我早就想来了,被愣头青缠住了。好不容易才脱身。
老黄头说:“你还磨磨蹭蹭干什么?”
村长“哗啦啦”掏出一串钥匙,见李主任挡在大门当中,止住了脚步。
老黄头冲村长吼:“做掉他!”
李主任找到了突破口,把目标转移到村长身上。
“你别动,有话在这里说。”
武装部长说:“这是李主任,是县委办的李主任。”
村长马上想起来了,昨晚,张建中写信就是想要交给这个李主任的。
老黄头说:“先把门打开,有话进祠堂说。”
进祠堂成了一种尊严,而李主任是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去的,山尾村的枪支弹药就在祠堂里。如今,还能控制住局面,就因为山尾村人手里没有枪。
愣头青也跟了过来,一听老爷子这话,就从村长手里抢过钥匙,向大门扑去。
“站住,你站住!”
刚才,李主任被那三个老人B得几乎无退路是不敢碰那三个老人,你一年轻人,他还怕你吗?他掏出了枪。
“够胆你开枪!”愣头青一拍胸脯,说,“向这开枪,手别抖。”
他勇敢向前。
李主任开枪了,连开了三枪。
他是冲着天开的枪,本想能镇住愣头青,也的确把他镇住了,似乎把村民也镇住了,只是片刻,枪声散去,愣头青却反弹了,村民们见愣头青还好好地站在那,也反弹了。
村民说,他只是吓吓人!
村民说,山尾村怕过谁,更不怕吓!
村民说,冲上去,夺他的枪!
“往这开枪,我不是说了吗?往这里开枪!”愣头青拍得胸脯“嘭嘭”响。
李主任又被他B得步步后退,站两旁的“战士”忍无可忍了,本是朝天的冲锋枪平端着,其中一位枪口稍稍高抬,扫出一梭子弹“哒哒哒……”这一梭扫出去,比李主任那几个单响来得强烈,好一会,后山还一遍遍传来“哒哒哒”的回音。
双方目光对峙,一片沉寂。
李主任自我感觉良好地想,很快村民们就快分化,就会为了保命退出这场喧闹。看你们这几个顽固不化的家伙还能垂死挣扎多久!
他手一挥,便有七八名手执冲锋枪的“战士”训练有素地小跑过来,在祠堂大门前排成一行。果然,就见村民们一阵骚动,站在前面的人,往后退了几步。于是感慨不已,到底是枪子里面出政权啊!武器比什么都重要,短枪就不及冲锋枪的威力大!
突然,他发现自己很孤立,很渺小。他又想起了山尾村,想如果他们不是抱成团,如果,只是村长,或愣头青与镇府独斗单挑,必然也会落得自己这么个下场。
老好人说:“你怎么搞的,跟你说了多少遍,我们也说真话,说好的说成绩的真话,你眼里怎么就掺不得沙呢?”
他说,你看看,一些人的丑恶嘴脸,抓住你一点点差错,就要把天都吵翻了。这仅仅是骂你吗?这是骂我们整个科室,把我也带进去了。不要以为,这里像工厂那么单纯,一个个都像工人老师傅那么憨厚。机关复杂得很,工作复杂,人更复杂。
他说,以后,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节外生枝,虽然,下面的单位在工作中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那不是我们管辖的范围,人家尊重我们,叫我们一声‘领导’,不尊重的话,完全可以不理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李主任是临下班前找张建中谈话的。
他说:“我知道你没有错,知道他们不应该徇私舞弊,暗箱*作,但是,你有没想过,为什么大家反映那么强烈?明明你没有错,大家还反对你?”
张建中说:“因为他们不是普遍老百姓,希望这现象存在,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沾光!”
李主任笑了笑,说:“我还真得对你另眼相待,三几句话,就把事情说透了,让我也知该怎么开口了。是不是我批评你,你也会把我归入这一类人?”
“我一直都认为,你不是这样的人。”
“为什么?”
“我能调进县委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主任笑了起来,说心里话,他喜欢这个小青年,虽然,他说话很冲,也曾气得他暴跳如雷。虽然在官途,唯唯诺诺的人更讨领导喜欢,但这些人未必能成大事。
眼前这小子,更需要的是一种理智!
当然,不是没有棱角的理智。
李主任坐在自己的大班椅上,张建中便隔着那张大办公桌坐他对面。每一个向他汇报工作的人都与他这么面对面。虽然,这次谈话多少还带有私人色彩,但他觉得张建中还没资格与他坐在旁边的沙发上闲聊天似的交谈。
他说:“这次去边陲镇,老好人对你的评价还是颇高的。他认为,你脑子转得快,容易接受新观点,新看法。而且,是真正的接受,他说,从你写的材料可以看出这一点。”
张建中哪知道老好人更多还是为自己,一则讨好李主任,一则让李主任认为,张建中马上就能接过他手里的笔。
李主任说,但是,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我们这样的部门,这件事可以这么处理,下件事的处理方法就不一样了,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比如,在处理山尾村的事件中,你可以挺身而出,今天,你还用这种方法处理暗箱*作事件,就显得过了。
李主任说,工商局采用抽签的方法,还是比较可行的,至少,个体户们并没有意见,并没像山尾村的村民那样闹事。有些事情,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我们就应该网开一面。要有足够的宽容,允许某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存。其实,他们也很无奈,现在一点点小事,求人情托关系求的太多了,没有一点特殊的办法是不行的。
李主任说,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非常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比如需要领导的支持,需要兄弟单位的支持,如果,人家需要你支持,你板着面孔,下次,需要人家帮助,人家就也跟你公事公办。
王主席牙痛似地咧咧嘴,说:“好吧!好吧!我豁出去了。当年,你老团长也是这么培养我的,我也不能太自私,留着自己享用,不能辜负了你老团长对我的栽培。”
说着话,他就四处张望,果然见角落里摆放着一个报纸架,上面挂了好几份用报纸夹夹着的报纸。那时候,有一种习惯,每天的报纸都夹得好好的,每月一更换。王主席走过去找出省报往前翻了几天,翻到周末文艺版,就指着张建中那篇文章告诉老团长:“这就是我那个脱产工人写的。”
“你可别说瞎话!”老团长太意外,甚至连老部下都不相信了,这可是省报啊!县府大院那些所谓的笔杆子也没几个能在上面登文章。
王主席苦着脸说:“老团长,你这是羞辱我,我狠了心要把人送给你,你不领我的情还可以,但不能说我骗你啊!”
他说,好,好。我骗你,我非常高兴你给我下的这个结论。你当我刚才什么都没说,当我刚才那些话只是放了个屁。
他说,你想要人,我还不给你了。他这一走,我还要再找人,找不到人,还要自己亲自上马,虽然,我在你老团长面前算不得什么?但在厂里,大小也是个官,享受副厂长待遇,要我在黑板报宣传栏写写画画,自己不觉得丢人,人家也会戳我脊梁,骂我大事不管,只忙些琐事!
老团长一拍桌子,喝道:“你给我住嘴!你倒跟我叫起板来了?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如果合适,我就调人,管你丢不丢人!管是被不被人戳脊梁!”
“你有点不讲道理吧?”
“我就是不讲道理。对你,我就是不讲道理!你能把我怎么样?”
王主席说:“我不能把你怎么样!”
“立正!”
老团长一声令下,王主席双腿一并,胸脯一挺,故意很夸张地把头抬得高高的。老团长走过来往下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说:“你看哪看?”王主席又故意低垂着头,做出低头认罪的样子。
“站好了。没工夫跟你开玩笑。”老团长很严肃地说,“王参谋同志,我现在命令你,马上把那家伙的资料送过来!”
王主席从县府大院回来,就把张建中叫到办公室,叫他把发表的文章收齐,装进工厂的牛皮信封寄给县委办李主任。他说,那里也需要你这样的文艺青年。他说,说心里话,我非常不希望你离开。但于公与私,都应该推荐你去,那里更有发展前途。
张建中诚惶诚恐地问:“可以吗?”
王主席说:“怎么不可以?只要文章写得好,哪都抢着要。”
张建中一点不觉得自己文章写得好,像工会主席写总结汇报洋洋万字,在讲台上一个多小时也读不完。他张建中发表的那点小豆腐算什么?
“谦虚好,年轻人就是要谦虚!”
王主席还向老团长谈了张建中的谦虚。那时候的报纸杂志管理很严,不是什么团体想办就能办的,更不是一些部门单位赚钱的工具,因此,报刊很少,年青人能在报刊发表文章非常不容易,换了别人早“呱呱”叫了,但张建中一直很低调,一直很听指挥。
他还说:“年轻人上进心很强,又能主动工作!”
王主席告诉老团长,有一次,有领导来厂里参观,前一天,黑板报抄好了,夜里却下起大雨,急得他一夜没睡好,担心大雨把黑板报上的字冲掉了,一大早赶回厂,远远地,见张建中又把黑板报重新抄写了一遍。
这又给张建中加了一枚很重的砝码,于是,老团长在讨论特色笔杆子的会上力排众议,果断拍板:“就这小子了!”
他的理由有三,一是上进心强。二是文章写得好,谁要不服气,在省报登篇文章给我看看!三是这家伙还非常年轻。
然而,在调动的问题上出了一点小岔子,秘书科长看了张建中的档案直摇头,说他只是工人身份。规定要求,调进县委机关必须是干部身份,特别是县委办这样的重要部门。
他对张建中说:“这事还没最后定,你先回去等消息。”
后来,才知道老团长开会回来,秘书科长提出诸多理由还想否决张建中。
老团长便大发雷霆:“工人身份怎么了?组织部那边拦道,还是有人别有用心?”
这话直指秘书科长,他也曾推荐了自己的人选,好像还是一个什么亲戚。
“这人一定要调!你去找组织部商量,就说是我的意见。工人身份可以转嘛!如果,一定要干部身份才能调进来,就在厂里先办转干手续再调动。”
外人很难理解那份坚定,何况,张建中与老团长又非亲非故,规定明摆在那,不能调的理由也充分,但对于老团长来说,这是一件维护威信的大事,我一县委办主任要调个人都不行吗?我一县委办主任已经决定的事情还可以改变吗?就算某个环节有疏忽,下面的人也必须想方设法弥补这一疏忽!
再者说,他能失威于手下的一位秘书科长吗?
当张建中忐忑不安地回到厂里,王主席却满面春风地对他说:“马上给你转干,这身份一转,你就调去县委办,对你好,又不占厂里的编制。”
张建中完全懵了,转干那么容易吗?许多人一辈子都为转干而奋斗,他张建中只在报上发了几个豆腐块,就轻而易举了?
那时候,没有“公务员”一说,进所谓的公务员队伍也不用考试,领导认为你合适,一句话就可以把你调进去。
“好好干!”王主席说。
“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
张建中似乎还在梦游,但他不能忘记王主席的大恩大德。许多年以后,他还在想,那时候多单纯?只要有人认为你是可用之才,就能破格使用。自己感恩的形式也不复杂,只要在新岗位好好表现,就是对提携你的恩人最好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