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故事>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最后结局全集小说

2025-08-31 21:44:20人气:0编辑:翻土豆儿Diki粑粑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是作者“Diki粑粑”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古代言情,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王伟王三牛,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王屠夫家满门壮汉,个个人高...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最后结局全集小说

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到“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再到“昔孟母,择邻处”……一口气教了约莫百字。
他并未过多讲解含义,只是反复强调读音和节奏。
教读几遍后,赵夫子便让王明远自己试着背诵记忆,并特意叮嘱李茂和张栓在旁看着,自己则转身去检查那几个诵读《千字文》的大龄学童的进度。
王明远眼观鼻鼻观心,嘴唇无声开合,装模作样地“苦记”,心中却感慨:这夫子真真不易! 小小一间学堂,十来个学童,年龄参差,进度各异,从刚开蒙的《三字经》,到已学《千字文》的,全凭他一人耳提面命,来回奔波,嗓子都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这效率,比起后世分班分级教学,实在辛苦太多。
待赵夫子处理完那边,重新回到角落时,王明远立刻“紧张”地站了起来。
“王明远,将方才所授,自‘人之初’背至‘人不学,不知义’。”赵夫子目光如炬。
王明远深吸一口气,刻意让声音带上一点磕绊和不确定,但字字清晰,竟将这一百多字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节奏也大致符合先生所教!
赵夫子眼中掠过一丝明显的惊讶。他教蒙学多年,初入学堂的蒙童,能如此快地记住并流畅背出百字《三字经》的,实属罕见!
而且这孩子口齿清晰,记性似乎……颇佳?他心中微动,面上却不显,只淡淡点头:“尚可。看来尚有余力,心思也还算清明。”
他顿了顿,看着王明远那故作懵懂实则透着一丝灵动的眼睛,决定再试一试:“既如此,再授你百字。‘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他再次放缓语速,清晰地将接下来的段落一句句教给王明远,依旧是教读三遍,再让他自行记忆。
这一次,赵夫子的目光在王明远身上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了些许,带着一丝探究与不易察觉的期许。
教毕,他又匆匆转身,去指导另一个小组的习字了。
小小的学堂里,童声琅琅,墨香隐隐。
正午王明远跟着几个同窗走出蒙学小院,拐进隔壁张婆子开的食肆。每人就是热腾腾的菜汤和两个杂粮馍馍,他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小口咬着馍馍,快速解决了午饭。
下午则继续温习上午教授的内容。
日头西斜,放学的时辰到了。王明远刚跨出蒙学的门槛,一眼就望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父亲王金宝。
他正站在街对面一株老槐树下,目光在学童里不住地搜寻着。当看到王明远时,他挤出几分不熟练的笑容。
“爹!”王明远小跑过去。
“嗯。”王金宝应了一声,上下仔细打量着儿子。
“累不累?坐了一天长凳,腰酸不酸?”他的声音带着点小心的探询。
“不累,爹。”王明远摇头。
“那……先生说的话,都能听懂不?”王金宝又问。
“能听懂,先生教得慢,还让我跟着念了好多遍呢。”王明远仰着脸回答,努力让语气显得轻松。
王金宝这才像是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自然了些许。
父子俩一前一后走在归家的路上,斜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刚踏进王家小院的门槛,两个小炮弹就欢呼着冲了过来!
“三哥!三哥!”"

上一篇: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人气全章阅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辽ICP备2024029792号-1

本站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若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侵权联系2091954910@qq.com下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