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故事>

王小荔的六十年代陈邦彦王小荔+全文版

2025-09-22 23:43:38人气:0编辑:翻土豆儿卷轴啊

《王小荔的六十年代》是由作者“卷轴啊”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穿越金手指空间年代文随军东北农村一觉醒来,现代社畜王小荔成了六十年代东北王家屯的“胖丫”。家徒四壁...

王小荔的六十年代陈邦彦王小荔+全文版


“不去不去!” 小荔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找了个最朴实的理由,“太远了!我想我爸我妈咋办?我可舍不得他们!” 当然,舍不得是真,嫌坐车受罪也是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跟英子斗嘴也挺解闷。

英子才不吃她这套,利落地跳下炕:“想啥想!没几天就回来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过几天一块走!” 话音未落,人已经像阵风似的刮出了门,压根没给小荔留下半点拒绝的余地。

门“哐当”一声关上,留下小荔对着门板干瞪眼。她琢磨着英子姐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怕徐知青半路起什么幺蛾子,想拉她当个见证人?还是担心到了婆家人生地不熟,怕受欺负,想找个娘家人壮胆?小荔越想越觉得后一种可能性大点。可她也不想想自己那“虎里吧唧”的劲头,跟个小炮仗似的,谁敢轻易招惹她呀?这姐们儿对自己的“战斗力”真是一点清醒认知都没有!

与此同时,李秋菊那边也没闲着。她一路小跑着回了家,进门就直奔她妈李婆子那屋,迫不及待地问:“妈!知青点那个张知青,你知道他啥底细不?”

李婆子正在纳鞋底,闻言立刻警惕地抬起头,三角眼一瞪:“你打听他干啥?我可告诉你,趁早死了这条心!知青有啥好?一个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光会耍嘴皮子!你看看隔壁老王家那英子,嫁个知青,累得跟头驴似的,那男的倒像个甩手掌柜,纯属吃软饭的!咱可不能往火坑里跳!”

秋菊赶紧把从小荔那儿听来的话添油加醋地学了一遍,重点强调了“供应粮”、“住楼房”、“冬天不穿棉鞋”这些对她极具诱惑力的词儿。

李婆子听完,嗤笑一声,手里的针线活都没停:“那姓张的家倒是南边儿的,冬天是不像咱这儿冻掉下巴颏。可那小子人品忒次!仗着有张白净脸,在屯子里骗了好几个姑娘的零花钱和吃食,让人家爹妈堵着门差点打断腿!胖丫那丫头片子懂个啥?她的话你也信?咱说啥也不能找知青!” 她斩钉截铁地下了结论。

秋菊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胜在听话,尤其听她妈的话。听老娘这么一说,她那点刚刚燃起的小火苗“噗”地就灭了。她撅着嘴,有点委屈:“妈,你说找个城里的好小伙儿咋就这么难呢?我条件也不差啊,要样儿有样儿,要身板有身板,她还捏了捏自己厚实的胳膊,咋就没人相中我呢?”

这话深得李婆子之心。在她眼里,自家闺女那是千好万好,顶顶拔尖儿的!她放下鞋底,凑近闺女,压低声音传授“真经”:“菊啊,咱得把眼光放长远!宁做凤尾,不做鸡头!城里头,但凡有份正经工作,吃国家粮的,年纪大点怕啥?只要能养得起你,让你不用下地风吹日晒吃苦受累,那就是好姻缘!”

秋菊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嗯!妈你说得对!我都听你的!” 她眼珠一转,想起另一个指望,“妈,要不咱明儿个再去县里找我姐?让她再帮我寻摸寻摸?”

李婆子盘算了一下,觉得可行:“行!明儿个妈带你去县里,咱在你姐家住两天,好好相看相看!县里机会总比屯子多!”

中午,小荔爸妈顶着寒风从外面回来。一家人围着炕桌吃饭时,小荔就把英子“强行邀请”她去杭市的事当闲话说了。
"

上一篇:王小荔的六十年代+畅销巨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辽ICP备2024029792号-1

本站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若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侵权联系2091954910@qq.com下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