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口碑小说《祁同伟:从猛踩梁璐开始逆袭青云》是作者“梦想速更”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祁同伟梁璐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再睁开眼,...

祁同伟引经据典,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到东方的《管子》《盐铁论》,信手拈来。
但他从不掉书袋,总是能用最平实、最生动的语言,将那些高深晦涩的理论,化作一个个普通人都能听懂的道理。
坐在周维清身边,那位因为祁同伟的报告而被上级特意派来听课的经济专家,压低声音,对周维清由衷地赞叹了一句:“周主任,令高足……言之有物,字字珠玑。
看来,他那篇报告,绝非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有着极为深厚的理论与实践根基啊!”
而在人群中,侯亮平、钟小艾,还有陈阳,也早已从一开始的些许不甚在意,变成了此刻的聚精会神。
侯亮平甚至已经和旁边的同学借来了纸和笔,正奋笔疾书,将祁同伟的某些观点迅速记下。
他脸上的表情,从不屑,到惊讶,再到凝重,最后,只剩下一份复杂难明的、夹杂着敬佩的审视。
所有人都在认真地听着这堂课,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
梁璐。
她从始至终,什么都没听进去。
祁同伟讲了什么,台下响起了几次掌声,她都毫无察觉。
她的整个世界里,只剩下讲台上那个男人。
他的微笑,他的手势,他自信的眼神,他身上那件藏青色的西装……这一切,都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进了她的瞳孔。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当祁同伟结束了自己的演讲,再次鞠躬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他微笑着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道:“下面是提问环节,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全场上千人,目光灼灼地望着他。
许多学生和记者,都已经举起了手,准备抢夺这宝贵的提问机会。
然而,就在这满堂寂静的报告厅中,一个身影,却毫无征兆地、决绝地第一个站了起来。
一个清亮而又带着一丝颤抖的女声,响彻全场:
“我有问题!”
瞬间,上千道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了那个声音的来源——汉东大学的席位上,那个身穿套裙,脸色苍白,眼神却亮得吓人的女人。
是梁璐!
整个大礼堂,上千人的目光,如同一束巨大的聚光灯,瞬间聚焦在了那个独自站立的女人身上——梁璐。
她这一声突兀的呐喊,打破了现场热烈而和谐的气氛,让不少人都微微皱起了眉头。
在这样严肃的学术场合,如此不守规矩地抢夺第一个提问机会,实在有些失礼。
但大多数人也只当她是位求知心切的学者,并未多想。
然而,坐在她身旁的汉东大学“保驾护航”团队的几位老师,此刻却是如坐针毡,冷汗已经浸湿了后背。"
祁同伟用这封信,既全了高育良的面子,又撇清了彼此的关系,让他这个老师在未来的政治风波中,有了一份可以自证清白的物证。
这份心机,这份远见,早已超越了他这个年龄该有的城府。
“看来,咱们这位年轻的祁教授,是准备和我们汉东……算一算过去的旧账了。”
赵立春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复杂情绪,“他接下来,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最终,赵立春才图穷匕见,提出了他今天召集二人的真正目的:“育良同志,你看,我们汉东大学能不能考虑一下,聘请祁同伟同志,担任我们汉东政法大学的名誉教授啊?”
高育良心中雪亮。赵立春哪里是真的看重祁同伟,他看重的,是祁同伟背后,以周维清为首的那个庞大的、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派系 。
这是想借着祁同伟这根线,搭上燕京的关系。
“我明白了,书记,这件事我来落实。”高育良恭敬地应下。
离开省委大院,高育良回到京州市委办公室,他坐在椅子上,久久未动。
他反复思量着赵立春的意图和祁同伟如今的能量,心中百感交集。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算计着时间,等到傍晚临近饭点的时候,才不紧不慢地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那个他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号码。
无论如何,这盘棋,他必须接着下。
而第一步,就是看他那位远在燕京的学生,接不接他这个招了。
夜幕为燕京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层深邃的藏青色,华灯初上,车流如织。
一辆黑色的奥迪A6悄无声息地滑入一条僻静的胡同,在朱漆大门前稳稳停下。
祁同伟坐在驾驶座上,没有立刻下车。
他先是拨通了周维清的电话,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拎起副驾驶座上那个方方正正的牛皮文件袋,整理了一下衣领,迈步上前,叩响了门环。
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正是周维清。他穿着一身居家的便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少了平日里的威严,多了几分长辈的亲和。
“进来吧,同伟,父亲正念叨你呢。”
穿过影壁,是一个雅致的四合院。院中一棵石榴树枝繁叶茂,树下摆着一张竹制躺椅,一位身形清瘦、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躺在上面,盖着薄毯,闭目养神。
虽然老人未曾睁眼,但祁同伟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锐利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老爷子好。”
祁同伟恭敬地躬身问候,随后直起身,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我叫祁同伟,是周老师的学生。”
周老爷子缓缓睁开眼,那双眼睛虽有些浑浊,却深邃如古井,仿佛能洞悉人心。
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但目光却越过祁同伟,落在了他手中那个方方正正的文件袋上。
祁同伟心中了然,微笑着上前一步,主动将文件袋打开,露出里面厚厚一摞装订整齐的资料:“知道老爷子您见多识广,这些是我在国外时,闲来无事记录下来的一些见闻和案例,没什么珍贵的东西,就是带来给您看看,打发打发时间。”
周维清一听便来了兴趣。
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学生了,祁同伟的情商和城府远超常人,能让他如此郑重地、在第一次登门时就带进这个院子的,绝不可能是寻常的“消遣之物”。
“我先看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本站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若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侵权联系2091954910@qq.com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