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队的小学,许长歌见到的就是几间破败的,简陋的土坯房茅草屋,和他记忆中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完全不一样。不过,现在这个年代,物资匮乏,村里能有小学就已经很不错了。...

到了大队的小学,许长歌见到的就是几间破败的,简陋的土坯房茅草屋,和他记忆中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完全不一样。
不过,现在这个年代,物资匮乏,村里能有小学就已经很不错了。
土坯房前有一大片空地,孩子们正在空地上追逐打闹。
现在应该是课间休息时间,许长歌注意到,这些玩闹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男孩,只有少部分是女孩,而那间土坯房教室里,只有一两个孩子还在学习。
许善国领着他走到一间土坯房门前,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一道男声。
“进!”
两人推门而入,房间里摆设很简单,只有两张办公桌和一个档案柜。
此时一个国字脸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前,他手里还拿着一本书,看到他们进来,中年男人放下书,站起身,向许善国热络地打招呼:
“善国支书,您来了,这位是?”
男人将目光投向许长歌,许善国从善如流地为中年男人介绍道:“黄校长,这位是许永祥家从城里回来的儿子,许长歌,他之前在城里上的高中,我听说成绩每次都能拿优等,所以我特意请他来咱们许家村小学当老师。”
接着许善国又向许长歌介绍起面前的中年男人。
“长歌,这位是黄鹏飞黄校长,他同时也是咱们村小学目前唯一的老师。”
许长歌有些惊讶,虽然早知道农村条件艰苦,但没想到整个村小学才只有一名老师,还是校长兼任的。
想到刚才在空地上看到的那么多孩子。许长歌总算知道六爷爷为什么会找他来当老师了,一来是因为他的学历,二来就是村小学缺人手,黄老师一个人实在管不过来了。
而黄鹏飞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也在肚里寻思着。
最近许永祥家在城里的儿子回来了,这在村里可是大新闻,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但万万没想到许善国支书居然把许长歌安排到了学校上班。
村小学人手不够,对于有人能来帮忙黄鹏飞自然是高兴的。
但眼前这个城里来的年轻人皮肤白净,手上连一丝茧都没有,不想他们村里人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张脸晒得黑红黑红,手上也都是厚厚的老茧。
黄鹏飞心里不由得嘀咕,这一看就是没有吃过苦的人,他能适应得了村里的生活吗?
就连那待在村里整整十八年的李长乐,不也在知道自己身世后,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吗?
一个过惯农村生活的人尚且如此,他这个城里长大的娃真的能适应吗?
如此想着,等许善国介绍完毕后,黄鹏飞率先对着许长歌伸出了手。
“长歌,欢迎你加入许家村大队部小学,但我们毕竟是村里,条件自然没有你之前所在的城市好,你要有心理准备。”
黄鹏飞话里话外都带着客气生分,甚至还有一丝小心翼翼。
许长歌知道,他这是怕自己吃不了苦,提前给自己打预防针呢。
他微微一笑,紧紧回握住黄鹏飞的手,向男人做出保证。
“黄老师您放心,我的根就在这里,肯定能胜任这份工作的。”
许长歌同时在心里想着,以自己修仙者的身份,再加上玉佩空间产出的东西,未来肯定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以后考出去的大学生越多,等他们功成名就后,对这里的反哺作用就会越大,未来许家村的日子也就会越过越好。
这样悠闲自在的农村教师生活也是不错的。
许善国身为大队支书工作很忙,在办公室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
随后,黄鹏飞看一眼胸前挂着的旧怀表,对许长歌道:
“该上课了,走,我先带你和同学们认识一下。”
他说完,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把小铁锤,接着去敲挂在教室房梁外的铁片,以此作为上课铃声。
一阵“叮呤咣啷”的声响后,那些在空地上玩闹的孩子便纷纷跑回教室。
许长歌跟在黄鹏飞身后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大概有七八十号人。
前排坐着的小萝卜丁看起来年龄很小,只有四五岁的样子,而越往后坐的学生年龄越大,最后一排的学生看着有十二三岁。
看着所有学生如今不分年龄不分年级的都挤在一个教室里,许长歌有些惊讶。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可以理解,毕竟整个学校只有黄鹏飞一个老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学生们注意到走进教室的除了黄鹏飞,还有一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青年,纷纷好奇的望向他,忍不住叽叽喳喳交头接耳起来。
黄鹏飞站上讲台,随后对着台下学生开口道:
“大家静一静。”
他连续说了三遍,又拿黑板擦敲了敲桌面,台下的学生这才安静下来。
“咳咳。”
黄鹏飞清了清嗓子,指着许长歌向众人介绍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许家村小学迎来了一位新的老师,他就是许长歌许老师,大家欢迎他!”
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许长歌看着一个个使劲鼓掌的娃娃,看着这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目光。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桃李满天下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许长歌不禁壮志满怀地拿起粉笔在破旧的黑板上写下‘知识改变命运’几个大字。
……
同一时间,城里李新华家。
李长乐抱着桌腿,死活不愿意去学校报道。
陈淑兰苦口婆心地劝道:
“长乐!这是你爸托人找关系好不容易给你弄到的全城最好学校的名额,多少人想进还进不去呢,听妈的话,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李长乐哀嚎一声,满脸痛苦。
“那些人想进是他们的事,反正我不愿意!”
“狗屁的知识改变命运,我回了城就已经改了命,现在在家里好吃好喝的,还上什么狗屁学校?”
他反手就把母亲陈淑兰塞给他的书包丢在地上,新书和文具散落了一地。
“反了天了,今天你就是不去也得给我去!”
他这副德行可把李新华气得不轻,他抽出腰带就要开抽。
李长乐吓得连滚带爬,慌忙躲到了母亲陈淑兰身后。
“还是我儿厉害!”
许永祥一脸的骄傲。
儿子厉害,当老子的面上也沾光。
现在他到哪里人家都客客气气的对他,许永祥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
要是搁以前,他可不敢随便借别人东西。
李长乐不争气,他走到哪里都觉得好像欠了别人钱一样,见面就矮三分。
如今长歌回来了,苦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扬眉吐气了。
“别乐了,脸都成褶子精了。”
郑翠花笑骂了一句,催促道,
“以后儿子给你长脸的地方多的是,该吃饭了,快去洗漱!”
因为惦记着要去城里,许长歌随便吃了个窝窝头,又喝了一碗玉米粥,就骑着自行车要走。
“长歌,你等等。”
郑翠花喊了一声,急急追出屋子,手里还拿着一个包好的窝窝头。
“把这个带上,你刚就吃了那么点,万一路上饿了咋整。”
当父母的心里总是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
父亲如此,母亲同样如此。
许长歌点点头。
伸手接过热烫的窝窝头,放到里衣,感觉心里也被烫了一下。
他正要离开,转头就撞到两个妹妹一脸期盼的小眼神,
“放心吧,等晚上我就把课本给你们带回来。”
“哥哥最好啦!”
两个妹妹顿时喜笑颜开,欢呼雀跃。
许长歌笑了笑,骑上自行车径直离去。
“叔,早上好啊。”
“长歌,你这是要去哪啊?”
“去城里给妹妹买课本。”
“这当哥哥的可真不错啊。”
……
出村子的路上,许长歌碰到不少早起忙碌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婶,也都笑着打了招呼。
所有人都对他热情回应,目送他远去的背影,大家不住的感慨。
“长歌真有礼貌啊。”
“要不说是文化人呢,看着就让人舒心。”
“比那气不打一处来的李长乐强多了!”
有灵力的加持,许长歌一路没有停歇,很快就进了城。
依照记忆里的路线,直接骑车来到了百货商店门前。
这个年代的百货商店,受苏联建筑影响,多为对称式布局,门面方正,高大的立柱和拱形门窗凸显出庄重感。
这样的建筑,放在后世人眼里可能有些老气,但在这个年代却十分的新潮,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去处。
百货商店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许长歌停好自行车,顺着人流走进百货商店。
商店里的商品种类比代销点多出数倍,各类商品按照类别划分区域,有食品、布匹、五金日杂等等。
穿过人山人海的布匹柜台,许长歌来到稍显冷清的文具柜台。
有顾客走过来,营业员招呼都不打一下,还在和旁边柜台的营业员有说有笑的嗑着瓜子。
没办法,这个年代的营业员就是很牛逼。
八大员之一,工资不受营业额的影响,直接由国家发放。
人家端的是铁饭碗,根本没有顾客是上帝一说,逼急了就一句话爱买不爱。
你不买有的是人买,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供不应求,即使有钱都可能买不到东西。
甚至买不买得成,还要看营业员脸色。
“同志,你好,我来买些文具。”
许长歌的态度很客气。
柜台里的营业员大姐眼皮一掀,看是个相貌端正的年轻人,原本漫不经心的态度也软化了几分:“你要哪些文具?”
许长歌买了些粉笔、练习本、铅笔等常用的教学物资。
大姐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很快算好了价格。
交完钱,许长歌拿着装有教学物资的布袋,出了百货商店,又走进了隔壁的新华书店。
而张桂芳看着这一幕,更加认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姑娘这是害羞了吧?这有啥,我老远就看到你们说说笑笑的,看着真般配啊。”
眼瞅着自己的话没人信,李青绿咬着唇,瞪视许长歌:
“长歌,你快说话啊。”
知道李青绿这是被逼急了,许长歌清了清嗓子,开口向张桂芳解释道:
“三婶,你误会了。”
“这是我以前那个家的姐姐李青绿,今天她特意和朋友从城市过来看我,所以我拿些鸡蛋去代销点换盐和酱油,好招待他们。”
张桂芳恍然大悟,哈哈笑道:
“原来是这样啊,你别说青绿这气质一看就不像村里的,我瞧着和你差不多,就没多想哈哈哈。”
张桂芳转头看向李青绿:
“哎呀,青绿,婶子真不是故意的,你瞅瞅我这张嘴,真该打。”
说着,她拍了拍自己的嘴,又朝李青绿赔不是。
李青绿脸上的热意还没下去,红着脸向张桂芳摇了摇头。
张桂芳又转头对许长歌道:
“长歌,既然家里来客人了,肯定菜不够,我家里还有块腊肉,等下就让长顺给你们送过去。”
“三婶,真不用,这多不好意思啊。”
这年头,吃糖都算奢侈,肉就更不用说有多珍贵了,谁家吃肉,邻里邻家的小孩闻到味都要馋的流口水。
是以,许长歌连连推辞。
然而张桂芳却以一种不容拒绝的口吻说道:
“都是亲戚,不要见外,长歌,你要是不答应,就是不拿我当三婶。”
“行行行,那谢谢三婶了!”
话说到这份上,许长歌就是不答应也得答应了。
看到这一幕,李青绿由衷地感到羡慕。
不是说羡慕有人送肉,而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这种充满温情的日常让她十分羡慕。
送走热情的三婶后,两人继续往前走。
李青绿一边走,一边忍不住感叹道:
“长歌,我真羡慕你啊。”
许长歌微微一怔。
这只是稀松平常的日常,何至于让青绿姐发出这样的感慨。
但转念一想,许长歌又明白过来。
李青绿这是快被她那个亲弟弟折磨疯了,才会看到自己这一点日常小事都忍不住地羡慕。
于是许长歌开口安慰道:
“青绿姐,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一般和亲人之间关系就不会太差的。”
李青绿笑笑没有说话。
李长乐就不是个能与人为善的主。
他自从回了家,便把家里的一切全都当成他的了,对她说话张嘴闭嘴就是迟早要嫁出去的赔钱货。
在李长乐眼里,她这个亲姐姐根本就是一个外人,说不定哪天就会被他直接赶出家门。
李青绿轻轻叹了口气:
“一切要是还能像以前那样就好了。”
许长歌劝道:
“青绿姐,凡事向前看。”
“不要让一个不必要的因素打扰了原本的生活节奏,生活规划。”
闻言,李青绿微微一怔。
是啊,何必要因为李长乐就扰乱了自己本来的心。
自从长歌走了以后,自己确实有点钻牛角尖。
总觉得如果没有发生认亲这件事,她就一定会过得比现在幸福。
但已成定局的事情,是注定更改不了的。
她与其执着于过去的美好,不如珍惜现在,靠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青绿感激的看了一眼许长歌,他短短几句话,便帮她走出了死胡同。
她正准备道谢,却听到许长歌道:
“姐,代销点到了。”
不同于村里大多数人家住的土坯房,代销点盖的是砖瓦房,窗户上也不是糊的废旧报纸,而是更加耐潮抗风的牛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