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经济”这个词,安尽只还有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象,好像是某小岛国翻译后传过来的,如今的“经济”一词还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并无后世的含义。现在一些学校应该还在期末...

至于“经济”这个词,安尽只还有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象,好像是某小岛国翻译后传过来的,如今的“经济”一词还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并无后世的含义。
现在一些学校应该还在期末周吧,有没有学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在直播间。
啊!主播我恨你,我只想来听听历史故事放松一下,为什么戳我心窝子!
哈哈哈,抱歉抱歉,主要是主播不是学经济的,对《经济论》只能从历史角度分析,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指正哈。
《经济论》原名《大周经济论》,很好理解,成书在周朝嘛。于昭景二十年完成初稿,后来随着安玉姝工作的推进又经过了数次增添删改,以及后来人的补充,大致就是我们今天看到了的样子了。
主播为了这次直播可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一本《经济论》精装版。
安玉姝看呆了,一本看上去便制作精良,十分畅销的书,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她的名字。
她扭头看向谢皇后,“母后,我明白了。”
谢皇后不解,“什么?”
“事在人为。”安玉姝坚定了信念,“她需要我,我也需要她。”
谢皇后明白这个“她”是指谁,“好,玉姝,母后助你。”
不仅期末周的大学生看见这一本《经济论》头疼,安尽也有些头疼。
她还记得自己前世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凑学分曾选修过一门金融入门课,可这门选修课的老师却是她大学的老师中最严格的。
买回来后主播就翻了翻,对于我这种历史专业学生来说,还是太深奥了。
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也不简单呐,我看着主播手里的虽然是精装,但其实是简化版的了,我们学可是上下两册。
也正常,安玉姝做了二十多年民曹尚书,在昭景大帝改制后又做了十年的财政部部长,这可都是从国家层面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还有她的学生们一直在做增改,我们单纯学理论觉得晦涩也正常。
“财政部部长?”武兴帝皱着眉头,貌似有些不悦,“你改了官制?”
安尽看向武兴帝,不明白他为什么不高兴,正在她思索该怎么回答才符合自己现在的人设时,她突然想到武兴帝刚登基的时候曾摩拳擦掌地想要改革取官制度。
只是并不顺利,三公九卿再加上有实权的尚书台几乎没有支持他的,甚至他本人差点都被架空。
或许武兴帝后来
疯狂揽权,试图在自己任上就达到君主专制的巅峰也有这个关系。
至于现在已经威信极盛的武兴帝为什么没有再改制,或许是因为人老了没了心气,安尽很不负责任的猜测。
“穷则变,变则通。”安尽想告诉武兴帝的是她日后或许遇到了麻烦,只能改制。
武兴帝沉默了一会儿,“谨慎为之。”
安尽也有些沉默,任何大型改革都必将以某个阶级的一代人甚至多代人为代价,但若要求通求富求强,则不得不为。
“是。”安尽应了。
只是按天幕出现之前的正常流程来说,她日后若真要改制应该比现在简单,安尽扫视了一圈百官,这些人在七王之乱中活下来的可不多,再加上男主把各大世家屠了大半,能受到的阻力不会多。
而现在,若是能得到武兴帝助力也并非难以办到。
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学这个名词,安玉姝在书中写这个名字取自经世济民,并从一个单纯的政治概念赋予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含义,更是在后续的改革发展中,逐渐分为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概念。
而太子的威信还不够,不足以压制众皇子和他们背后强大的外家。
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子们开始想尽办法在各处安排自己的人手。
其中,四皇子就将手伸到了灵台。
而当时的灵台丞正是陆逢。
武兴帝觉得自己快要被气死了,尤其看到跪在大殿中间小鸡崽子似的五位皇子,更是感觉头快要裂开。
做了快十年的太子还没有多少威信,其他皇子更是在他病重之际迫不及待地夺权。
这也就罢了,若他们能有一人成功稳定住局势,他也并不是不愿意更易储位,让能者居之。
可这些人自相残杀也就算了,偏偏还折腾地天下大乱,让大夏亡了国!
余光瞥到武兴帝想要杀人的表情,众人皆战战兢兢。尤其被天幕点名的四皇子,更是恨不得原地消失。
他现在有点羡慕因为散播谣言早就被拉出去禁足的二皇子了。
武兴帝已经懒得再训斥殿下的一群废物,而是看向了安尽,感到了些许安慰,随即又想起这个逆女登基后改了国号,大夏还是亡了,又开始不满起来。
“若你以后登基,不许再更改国号!”
安尽:“……是。”
看着她表情几度变换,最后就憋出这么一句?
等等!
武兴帝这是给了她竞争上岗的资格?
这话一出,众位皇子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他们怕是离被放弃不远了。
既然要安插自己的人,当然要先把这个位置上原来的人给解决掉。于是陆逢便遭到了迫害,死里逃生找到了当时的柔华公主,也就是昭景大帝。
昭景大帝对陆逢很看重,后来元德帝登基,把淇县封给了昭景大帝,昭景大帝还把陆逢也带去了封地,并建立了国家科学院的前身——淇县科学院,陆逢就是第一任院长。
这是正史中的记载,但在《安尽正传》中,陆逢投靠昭景大帝却是在武兴七年,这时的昭景大帝十三岁。
果然是野史,这个时候的陆逢已经三十岁了吧,投靠一个十三岁的公主,好神经。
但后续的发展还不够说明陆逢眼光独到?那可是昭景大帝,真正的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哪怕天幕已经说了一些昭景大帝的功绩,只剿灭匈奴,收复北境草原便足以让人惊叹,但武兴帝还是被“千古一帝”这四个字晃了一下,他呼吸变得粗重,许久才回过神来。
难以抑制地看向他的三女儿,“安尽……”
安尽一愣,“父皇?”
武兴帝慢慢冷静下来,“没事,没事,继续看吧。”
武兴帝没有明说,安尽却明白,自己大概可以从武兴帝这里得到一些帮助了。
灵台丞是太史令的下属,其职责主要是天文观测,大家还记得我说过武兴帝是一个极其迷信的人,那么灵台丞所说的话他会不会完全相信虽不一定,但必然会重视。
大家猜,陆逢说了什么?
武兴帝想到一月前陆逢禀报的话,他已不打算追究,毕竟依天幕所言,陆逢并没有撒谎,反而说得准确无比。
三公主和萧将军是天作之合,天生一对?
武兴帝才不在意什么天作之合,肯定是和他或夏朝的利益有关。
没错,这也正是《安尽正传》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原因,它不仅比有些所谓正史更合乎逻辑,甚至有些地方还能隐隐和正史对上。
武兴帝并非轻信之人,相反他极为多疑,一句干巴巴的解释没有让他放下丝毫戒心,剑锋快要抵在萧挽澜的胸前。
安尽心中叹息,回握了一下萧挽澜的手,从他身后走了出来,站在了帝王的利刃前。
武兴帝一愣,终于将视线重重地落在了自己的三女儿身上,“你?”
安尽直接和皇帝对视,“陛下,既然能被后世人称为大帝,就绝不可能是傀儡。依天幕中人所言,几日后便会说明昭景大帝的身份,陛下何不稍等几日,也免得牵扯功臣。陛下也可知昭景大帝所作所为,再行决断也不迟。”
武兴帝想到了天幕对这位昭景大帝,他的女儿的评价:波澜壮阔的一生。
武兴帝收回了剑,“这几日所有人都住在宫中,静待天幕再现。来人,安排下去,各地加强戒严,若有人敢借天幕生事,必从严惩处。”
安尽并没有彻底放下心来,她知晓书中发展,却不知自己的未来。
但愿未来的她一切顺利,能给现在的她带来足够的筹码。
武兴帝等了四日,方等到自称欣欣的女子再出现在天幕中。
武兴帝和谢皇后,六位皇子,五位公主,三位驸马,再度齐聚紫宸殿,心中各有盘算。
大家好,这里是主播欣欣。《昭景传奇》我已经看到了十五集,也算是渐入佳境,大家感觉怎么样,好看吗?
弹幕纷纷飘过。
剧情是好看的,但昭景大帝的演员不够霸气,我总觉得气质不太搭。
我觉得演员挺好的,昭景大帝能让那么多人对她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她死后还有那么多大臣哭着喊着要为她殉葬,就应该亲和力满分吧。
看到这些弹幕,安尽下意识去看萧挽澜,却见他并无疑惑,低声问道:“这些字,你认得吗?”
萧挽澜点点头,“这些字看着与我们所写不同,我却能直接知道意思。”
其他人自然也是如此,武兴帝给近侍一个眼色,近侍离开后又很快返回,“回陛下,臣问了三个不识字的小内监,他们也知道这字的意思。”
“果然是神仙手段。”武兴帝感慨一句,心防有所松懈。
主播欣欣看到弹幕,挑着回了几个。
按史书记载,昭景大帝确实是极具亲和力的,不过又和《昭景传奇》里的不太一样,现在我们不多说,先开始今天的内容。
我这几天想了想,按部就班地讲历史确实枯燥,何况昭景大帝的事迹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正着讲反着说,我再这么讲一遍也没意思。
有意思啊!
在场所有人都在心里大喊,他们就想按部就班地听!
欣欣莞尔一笑,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我们今天不如结合影视剧,找出剧中的错误,来个昭景大帝影视作品大汇总,这应该比我一个人说好玩。
可以唉,正好也看看谁在认真做剧,谁在单纯地消费昭景大帝。
好,那我们就开始了,既然主播最近在看《昭景传奇》,那就从它开始好了,首先第一段。
在众人的屏息以待中,天幕发生了变化。
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飞过,停留在一朵牡丹花上,随后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扑向蝴蝶,惹得跟着的宫女直呼公主小心。可蝴蝶没有碰到,反而将这朵开得正艳的牡丹花摘了下来,小公主跺着脚冷哼一声,看着手里的花生闷气。